陈华星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9-30浏览次数:11835

陈华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获得者

研究方向:理论物理、强子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Email:hxchen@seu.edu.cn

办公地点:田家炳楼北207

  

个人简介:

陈华星,男,汉族,19825月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市。太阳集团1088vip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强子物理,自博士起一直围绕奇特强子态和重味重子态开展理论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总计发表论文百余篇,引用3000余次。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60余篇,含1篇Phys.Rept.、1篇Rept.Prog.Phys.、1篇Science Bulletin、2篇PRL、40余篇PRD和10余篇EPJC等,其中有5篇ESI热点论文和8篇ESI高被引论文。

  

论文发表和引用情况可参见

http://inspirehep.net/author/profile/Hua.Xing.Chen.1?ln=zh_CN

  

工作经历:

20208-至今太阳集团1088vip,教授

20123-2020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阳集团1088vip,副教授、教授

20109-20122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IFIC研究中心,博士后

20098-20108北京大学太阳集团1088vip,博士后

  

教育经历:

20049-20097北京大学太阳集团1088vip,博士生

20059-20094大阪大学RCNP研究中心,博士生(联培)

20009-20047北京大学太阳集团1088vip,本科生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味重子理论研究,2021-20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奇特强子态理论研究,2018-2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关于手征对称性自发破缺和强子质量的研究,2015-2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强子态的手征性质和QCD求和规则研究,2013-2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金项目,QCD求和规则在混杂态和胶球中的应用,2012-2012

  

团队成员:

(1) 杨慧敏,博士生四年级(硕博连读)

(2) 董瑞瑞,硕士生三年级

(3) 苏妞,硕士生三年级

  

已毕业研究生: 

(1) 周丹,博士生(2012年-2019年,硕博连读),期间赴日本大阪大学公派交流一年。目前在河北师范大学工作,任讲师一职。

(2) 崔二亮,博士生(2013-2019年,硕博连读),目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作,任副教授一职。

  

近年来主要代表性研究成果(截止20209月):

(1) Hua-Xing Chen, Wei Chen, Xiang Liu, Shi-Lin Zhu, The hidden-charm pentaquark and tetraquark states, Phys. Rept. 639 (2016) 1-121.

ESI热点论文、ESI高被引论文,被引用577

  

(2) Hua-Xing Chen, Wei Chen, Xiang Liu, Yan-Rui Liu, Shi-Lin Zhu, A review of the open charm and open bottom systems, Rept. Prog. Phys. 80 (2017) 076201.

ESI热点论文、ESI高被引论文,被引用184

  

(3) Hua-Xing Chen, Wei Chen, Xiang Liu, Shi-Lin Zhu, Strong decays of fully-charm tetraquarks into di-charmonia, to be published in Science Bulletin.

  

(4) Hua-Xing Chen, Wei Chen, Xiang Liu, T. G. Steele, Shi-Lin Zhu, Towards exotic hidden-charm pentaquarks in QCD, Phys. Rev. Lett. 115 (2015) 172001.

ESI高被引论文,被引用190

  

(5) Wei Chen, Hua-Xing Chen*, Xiang Liu*, T. G. Steele*, Shi-Lin Zhu*, Decoding the X(5568) as a fully open-flavor subd tetraquark state, Phys. Rev. Lett. 117 (2016) 022002.

ESI高被引论文,被引用65

  

(6) Hua-Xing Chen, Wei Chen, Shi-Lin Zhu, Possibl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Pc(4312), Pc(4440), and Pc(4457), Phys. Rev. D100 (2019) 051501.

ESI热点论文、ESI高被引论文,被引用70

  

(7) Hua-Xing Chen, Qiang Mao, Wei Chen, Atsushi Hosaka, Xiang Liu, Shi-Lin Zhu, Decay properties of P-wave charmed baryons from light-cone QCD sum rules, Phys. Rev. D95 (2017) 094008.

ESI热点论文、ESI高被引论文,被引用68

  

(8) Hua-Xing Chen, Qiang Mao, Wei Chen, Xiang Liu, Shi-Lin Zhu, Establishing low-lying doubly charmed baryons, Phys. Rev. D96 (2017) 031501.

ESI热点论文、ESI高被引论文,被引用42

  

研究方向简介:


  量子色动力学(QCD)作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研究夸克胶子之间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起源于强子谱的研究(如下图所示q表示夸克)。一般认为,强子可用传统夸克模型中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构成的介子和三个夸克构成的重子进行解释,其中最常见的重子就是组成日常物质的质子和中子。但实际上QCD允许更为复杂的结构即奇特强子态(exotic hadron的存在。按照包含夸克和胶子数目的不同,奇特强子态可分类为多夸克态(包含四个更多夸克、强子分子态、混杂态、胶球等,这些结构均比较少见,相关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QCD在低能区的非微扰性质十分重要,是目前国际上粒子物理研究的重要热点之一。

    目前有约50个奇特强子态候选者,例如:实验上发现的众多XYZ粒子是四夸克态的候选者; LHCb实验观测到的Pc(4312)等粒子是五夸克态的候选者;WASA-COSY实验多次观测到的d*(2380)粒子是六夸克态的候选者。虽然已经发现了这30多个奇特强子态,但是我们对它们的了解仍然尚不清晰,特别需要应用各种理论模型对它们的性质进行分析,为理解它们的结构和更进一步的实验探索提供帮助。QCD求和规则QCD sum rules就是可选的理论方法之一,这是一种强大的非微扰方法,在过去几十年中被广泛应用到强子谱的研究工作中,可被应用于计算强子的质量、产生和衰变等多种物理性质,在奇特强子态的理论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团队在近二十年里应用QCD求和规则等理论研究方法,围绕奇特强子态和重味重子态开展理论研究工作:通过系统分析它们各种可能的内部结构,改进了QCD求和规则方法,使之更适用于开展相关的理论计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轻标量介子和Pc(4312)等十余个奇特强子态的结构、质量、自旋宇称和衰变等物理性质;应用重夸克有效理论研究了一系列单重强子态的质量谱和衰变等性质。以上这些理论研究工作在国际国内强子物理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深了我们对于强子态内部结构的理解,为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近年来大量涌现的奇特强子态和重味重子态候选者,显示着相关粒子物理实验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本团队会继续围绕这些实验开展有关奇特强子态和重味重子态的理论研究工作。

  

  欢迎同学报考研究生,加入我们的科研队伍!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