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
物理学带给我们什么?――探究物理学中的人文和伦理价值
10103108 李博宏
[内容摘要]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同时在人类文明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其本身具有正负双重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探究其人文和伦理价值的深刻内涵,从而找出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解决办法,本文试图从科学活动的过程、目的、意义的角度引出科学伦理精神的认知、臻善、审美三重向度。
[关键词]物理学||高科技伦理||科学 人文 伦理
[正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础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物理学。
作为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的物质的本质结构和性质的学科,物理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威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物理学提供给了其他自然科学以发展的可能。 有人说,数学比物理更基础。诚然,数学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但数学的研究对象大多是由物理学提供的。每当物理学对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往往会因此而诞生一个新的数学分支,有《数学物理方法》为证。化学,作为另外一门理学,其最基本的构架莫过于元素周期表,而只有当原子物理学提出了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两大基本规律时,元素周期表的真正准确排布才成为可能。至于生物学,毋庸置疑,要是没有显微镜,恐怕现在连细胞的概念还没有。 对于工程科学,这种表现更为明显。表面物理以及纳米技术的发展,使材料科学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对光的本性的探究,导致了光信息科学的产生,从而极大的促进了有线与无线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混沌概念的提出,将会给保密技术带来质的飞跃……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可以说,当今世界上最让人期待和瞩目的莫过于物理学与其他科学的结合部,许许多多新的学科门类由此孕育、产生。 上面的叙述可能会给人留下一种印象,那就是物理学的唯一贡献在于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其实不然,物理学在从古至今的人类文明史上,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初,物理学在西方是以“自然哲学”的名义出现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英]牛顿著)即是明证,可见物理学与人类的思维方式以及世界观、方法论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著名的“地心说”与“日心说”之争自不必说,关于光的本性的“微粒说”与“波动说”之争[1]亦永载史册,它印证了被许多哲学家反复强调的“中道说”:凡事不可走极端。何以断定关于光的两种学说必居其一呢?最终不是证明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吗?而玻尔与爱因斯坦的量子论之争[2]更是被传为佳话。物理学的每一次突破,都带来了社会思想的的巨大变革,甚至导致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第一次技术革命促进了整个西方社会的飞速发展,而其第一推动力正是物理学在热力学上的巨大成功[3]。 物理学的发展进步还体现了其对人的一种人文关怀。但这种关怀往往是对非科技主体来说的,对于科技主体,就是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不断创造着这种实际意义的人文关怀的科学家们,由于其研究活动的特殊性,往往得不到自己对自己应有的关怀。这一点在放射现象的早期研究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由于当时缺乏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影响的认识,在长时间的辐射作用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患上了血癌等一类可怕的病症。这就陷入了由科学、人文、伦理共同构造出的一个怪圈,如果要求科技主体对自己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那么很可能会推延研究的进展,由于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完备,甚至会因这种谨慎而丧失成功的可能。但如若不进行初期的开拓性的研究,何来有效的保护措施?往往是某种危害初露端倪的时候,人们才开始认识到应该采取某些相应的措施。 同时,物理学的每一次突破,都带来了所谓的“双刃剑”效应。殖民主义无疑是技术革命的产物,物理学对此难脱干系。高度发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决定于先进的光纤技术乃至无线传输技术,而由此带来的诸如个人隐私保护的危机、知识产权受到挑战以及各种可怕的网络病毒等[4],物理学对此无法保持缄默。当“纳米技术也可能消灭人类!”[5]的疾呼还让人类有设法应对的时间时,广岛、长崎上空的蘑菇云已经无法从历史中抹去了。正如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所说:“从对原子的发现到原子能的应用成为实际可能性的那一刻开始,一个人就再也无法把他作为一个科学家的生活方式跟他在其他活动领域中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分割开来。人们再也不能宣称,不管原子弹用于干什么,都是和研究人员的本身无关了。科学研究成果开始获得应用时,这也就标志着伦理思考和道德思考的闯入。”[6]作为科学研究的主体的科学家们,似乎处在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恐怕再也无法宣称自己的“纯洁性”与“独立性”了,它被由它自己所创造出的各种理论和技术所影响的社会紧紧地束缚着,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说“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的深刻原因[7],因此,“我们必须从整体上考虑科学世界同社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这些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法律问题和实践问题,它们是不以科研人员或发明家本人的功绩和权利为转移的。”[8] 此外,当人们沉浸在享受着由物理学衍生出的新科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这些所谓的新科技潜在的危害性也已经悄然登场。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所指出:“我们促进了一个新的科学的发轫,这门新科学具有为善和作恶的巨大可能。”[9]物理学又何尝不是呢? 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技术有其价值负载,因而必须承担其伦理后果和道德责任,应当合理地限制它的使用范围。在技术转移和使用的过程中,必须有一定的“价值承诺”,不恰当的使用,只会造成严重后果。[10]我们必须在这重重矛盾中寻找出路,而矛盾之所在往往也是解决其途径之所在。这正要求我们正确认识现代科学精神的三重向度:认知向度、臻善向度和审美向度。 简而言之,认知向度表现在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观察实验的实证精神、合理的怀疑精神、勇敢的献身精神;臻善向度包括科学活动主体臻善的德性精神和科学活动的伦理精神;审美向度包括自然的审美响度和创新的审美向度[11]。只有在科学活动中正确认识并真正体现这三种向度,才能达到科学的最高境界,实现科学的终极目的。参考文献:
[1]姚启钧:《光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杨福家:《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3]赵凯华:《新概念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4]陈爱华:《科学与人文的契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67页[5]辛力:《高新科技与伦理建设》,《南昌教育学院学报》第17卷2002年第2期 转引自:陈爱华:《科学与人文的契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83页[6][日]汤川秀树:《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于东西方的考察》[M],周林东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64页转引自:孙道进:《知性实践观:科技伦理的症结》[7]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M],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16页 转引自:孙道进:《知性实践观:科技伦理的症结》[8]刁晶辉:《生存悖论和现实选择》[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43-244页 转引自:孙道进:《知性实践观:科技伦理的症结》[9]维纳:《控制论》,科学出版社1962年,第28页 转引自:陈爱华:《科学与人文的契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25页[10]樊浩:《高技术中的伦理中道》[11]陈爱华:《科学与人文的契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09-222页
二等奖
想之所至
世界上学物理的人越来越少。 -------题记 吕继红 17103305 “世界上学物理的人越来越少了”.这句话于我已不是第一次听说了.于是,第二次听说的时候 ,自然而然的想起了第一次说这句话的人.那是我中学时代的一位物理老师.或许有人会不屑于我的不合时宜---在这纪念 “世界物理奇迹年 ”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想起的却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老师.是的,或许我是不合时宜的.可是于我,想起的,想说的却仅仅是这位老师.爱因斯坦之于我,真的好远,我所感知的是现实的真真切切. 说起这位物理老师,总不免要形容一下他的外貌.用高大来形容他那
我与物理
10104105 吴鑫
六岁: “妈妈,那是什么?好漂亮”“那叫彩虹。” “妈妈,鸟儿都会飞哦。我也要飞。” “妈妈,冰棍冒着热气呢。怎么这么冰呢?” “妈妈……” …… 懵懂的我,尚不知物理为何物,已在自然的奥妙中,领略它的神奇。十岁: “爱因斯坦真是伟大,长大后我也要做中国的爱因斯坦!” “穿越历史长河,前辈用滴滴汗水浇灌了河岸永开不败的鲜花;展望未来宏图,梦想的天堂要靠我们来描绘。先人的精神指引着我们,向着光明的方向前进,一代代的努力,是为了让世界文明延续……
我与物理
11105304 金露
当代散文家史铁生的成名作《我与地坛》,曾一度让我以朝圣般景仰的心境去虔诚地膜拜过数十次。而今端起笔,也便不自觉地化用了这个响当当的文题,姑且不自量力一回吧! 我与物理,没有牛顿被苹果咂到而灵感闪现般神妙,没有居里耗尽毕生精力孜孜以求而将荣誉奉献于祖国那般高尚,没有一百年前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而立起一方物理史里程碑那般意义深远,没有霍金孕育于残疾的天才聪慧那般誉满全球,我对物理是单纯的神往,不知疲倦的引颈仰望,仰望那群星浩繁的苍穹,在空灵的天宇中与那些伟大的人物心定神弛,数年来的追求,也便有了小小的满足感。 记得康晋顿的物理启蒙教师曾这样向他的学生们描述过枯燥深奥的物理学:有个搬运工费了好大劲,将一块石头搬上了5层高的楼房,从此,这石头纹丝不动地待在了那儿;几十年后,石头突然被挪动了,于是便掉了下来,居然咂中了一个行人的脑袋。瞧!多奇妙啊!搬运工做的功竟完好地贮藏了几十年,并在一个偶然情况下实现了它能量的释放!……一段生动风趣的描述,体现了物理之美,向幼稚的孩童轻轻巧巧地撩拂开一角,让他们窥见了这里的妙趣横生,在那些未经开垦的早稻田里早早地播种了兴趣的种子。 我对物理的喜爱,源于不甘示弱的激情。上初二时,刚刚接触全新的一门自然学科――物理。人们都说,男孩子聪明,物理肯定学得好。我偏不信邪:女生又怎样,难道脑子缺了什么吗?谁说物理学不过男生?我偏要证明给他们看,女孩子一定不会差!于是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猛劲,屏弃开豆蔻年华的矜持羞怯,我主动往办公室跑,向年轻的男教师请教,课后又极度热情地投入男生们的讨论,这样的学习方式的确凑效。实践证明,我顺顺当当地跨过了第一道门槛,并且在初中保持着物理成绩的绝对优势,一度成为班里的权威。现在想来,自己其实实在没有几分物理的天赋,那时的风采,全凭借一股子热情。不过确实让我信心倍增,自以为一个开门红便足有了资本做起物理家的南柯梦了! 中考物理拿了个不温不火的分数是我第一次栽跟头,也正因此以不小的打击,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一如都这般不温不火地继续着。不过,整个中学时代,对物理的坚定信仰始终是忠贞不渝的,无论后来在学习中遇到了百思不解的疑难,还是考试时瞎蒙乱撞的作贼般的心虚,更有一两位
三等奖
呼唤下一个爱因斯坦
10105226 文平 看着历代物理学家的生平介绍,我的思绪飘出了很远…… 我来到了上千年前的古希腊,看到了长须白发的阿基米德。他正在沙盘上绘图,那上面已经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和物理结构图。他盯着那些图,眉头紧锁,时而又抬起头,侍者送饭进来了他也丝毫没有察觉。我不由感慨,对物理的研究就需要阿基米德的勤奋和专注。 我又看到了伽利略。他正站在比萨斜塔的顶层,手里拿着两个铁球,塔下成百上千的民众准备着看他的笑话。的确,就是在我们所处的年代亚里士多德也是多么了不起的人物,但伽利略不怕。在他放手的瞬间他的嘴角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在人们的惊叹声中物理学又发现了一条定理。不错,物理学的发展就需要伽利略的执着和无畏。、 在一个农庄里我看到了牛顿。他正在苹果树下看书。苹果已经熟透,红通通的非常惹人喜欢,牛顿却只专注于他手中的书。一阵风吹过,一个苹果掉了下来,刚好砸到了牛顿的头。他拿起苹果,仰头看了看,陷入了沉思。在这沉思之后,物理学大厦的基础便初见模型。物理学的发展需要牛顿的好奇和洞察力。 时光跨越几百年,我们来到了二十世纪初。在神秘的面纱后我看到了爱因斯坦不懈的努力,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取得成就前是如何甘于清贫的。经过一代又一代物理学家的努力,物理学的大厦已巍然耸立。爱因斯坦的工作却是要摧毁这座大厦并重建。他的工作是孤独的,他忍受了世人的嘲笑,拿出自己的一腔赤诚向着自己的信念前进。正是在他之后,物理学的大厦才坚不可摧。 …… 人,人――地球,地球――宇宙,宇宙……我们想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想些什么。当宇宙还浓缩于一点时,很多问题就随之而产生,对一个热爱探索的人来说,悟物穷理是他们所追求的。 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从伽利略到牛顿,再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从运动到经典力学到近代原子理论,我们的发展历程非常艰辛。但当物理学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它在工业上的横向曼延,在理论创新的方向却停滞不前。有人说物理学已经发展到尽头,不会再有什么创新了。和20世纪初的物理学界一样,我们需要有人来创新,来开拓。我们呼唤下一个爱因斯坦,人类呼唤下一个爱因斯坦。缤纷轨迹
43205312 余小兰
我是负筐采石者,在岁月的崎岖蜿蜒间采撷心爱的珍宝,载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追赶着流逝的光阴,怀揣着珍贵的今时,希翼着美好的未来。我平凡而伟大地缤纷自己的人生轨迹。 物理是小小的苇笛,我曾携带着它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它在我双手不息的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也渐次消融在无边愉悦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一)西风凋碧树
刚踩上物理制的风火轮,耳边劲响呼啦啦的西风,我辨不清东西南北,只看见西风一路抽刷碧树。 物理,一块恣意挤压着我性情的巨石。在老师眼里,物理成了我的老大难。我本是一棵碧树,滴翠的叶,繁茂的枝。即便在波涛翻腾的北海,我也能乘风破浪,闲庭信步。那真可谓称雄一世,傲霸一地。物理的西风刮暗了我所有的辉煌,碧树的枝叶开始枯黄。 那时,我看见天使的翅膀折了,落到人间,成了我惊世骇俗的忧伤;我听见撒旦的魔杖断了,露出原形,成了我纤芥尘埃似的叹息……一切惆怅随我枯心飘渺中,冷却的心窝飘向远方,风雪里追赶分不清影踪。倔强的我层层撩开物理的面纱,向它讨个说法。 碧树枯萎,孤藤黄树,断肠人就夹生在物理的缝隙。凋零的枯树会重披绿装,再次飞耀原野吗? 当然!灰色的轨迹同样描摹五彩缤纷的色调。(二)西风凝绿碧树
天际不会拥抱死鸟,蜜蜂不会舐吻残花,重生的机会不等待消沉的弱者。 我得重新站起来,在惊涛骇浪中站成会笑的礁石,在暴风骤雨中站成威严的山峰。我抹去自己过于好强的愁绪,让支离破碎的心重返平静,将自己平淡地回归原来的生活轨迹。 既然物理黯淡了我的光芒,我就以夜的思索在朦胧和黑暗中追寻自身的存在价值,不断奋斗拼搏着。心中顽强的物理火苗一路为我擦亮满天星光,执着的物理情缘为我导航,我就没有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失败一次,不要紧!咬咬牙,掸掸土,甩甩头,便继续上路。屡次物理的拉后退并未击溃我的意志,相反我的心在熔铸中刚强。文理分科时,我义无返顾地选择有碾碎人生美好的物理的理科。我明白自己已是箭在弦上,开弓是没有回头箭的! 骆驼不瞻望大海,不远眺草原,不梦想森林,一心一意地行进在沙漠之海。我呢?不在意物理低分的刺激,仍专注自己手边最清楚的事――步步吃透基础,级级提高能力。心怀上九天揽月下五海捉鳖的豪情,怎可能轻易向挫败低头呢? 可以说,风吹草动我心不摇,现实的雨编织的栅栏羁绊不了我热衷物理的脚步。课堂有我积极思考的投入劲,课后有我虚心请教的热情劲,作业本有我眉飞色舞的怪异劲。我就在这样的熔炉中练成了斗转星移的神力。 不知不觉中,我跃上了物理的舌尖,应付着它跳动的音符,有一种撑起半壁江山的自豪感。 原来前方的荒芜并未埋葬我生命的激情,反而给我的经脉中注入了新生的血液,重生的碧树凝聚华夏大地。 缤纷灰迹涂抹着丝丝碧绿,记载着我与物理不结的情缘。(三)碧树展天涯
鸟儿飞上天空,总会找到落脚的枝头。 我定位在东大的医学院,展望天涯路。物理,再次揪紧我的心,是来邀功行赏的吧。的确,没有西风的峭刷,碧树的翠绿只是暂时的;只有经历了西风的肃杀,那欲滴的翠绿才会长久哩。 “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踏着东大的每寸土地,深深呼吸蕴含的文化气息,奔波或信步在雅静的校园,都是一种莫大的享受。稍夸张点说,是物理赋予我善于用心享受的一种精神境界。 或许,现我已无缘与物理携手共铸奇迹。但手的余温还在,隔江犹望的星星灯火仍可照亮我的航路。我会用自己高屋建瓴的心志在医学开垦另一份领域。 已是枝繁叶茂的碧树展望着天涯路。物理的苇笛声悠远而清新,缓缓沉淀在记忆的湖泊,滋养湖里的每寸水草,痒痒地在心底招摇。 缤纷轨迹不断延展,会带给我一线蓝空。 心湖荡起涟漪,渐次扩散开去,渗透灵魂每个角落,消融着心头的物理情怀。负筐采石的我会在某个风高月爽的夜里,虔诚地奉上一路的缤纷轨迹,再掬一捧清水,为路人送去轻轻的鼓励与问候。简谈“物理是什么?”
10105202 李小敏
物理,physics,想必每个学生都听过这个单词,可不同的学生对它又会有怎样的理解呢? 物理是什么? 小学生会说是一本教科书,一本跟他们用的《自然》差不多的书。 初中生会说是一门学科,一门中考得考的学科。 高中生会说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理科生得学的课。 那大学生会说什么呢?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又会说物理是什么呢? 物理是探索未知的精神。当世人鄙夷与嘲弄诺贝尔是为了敛取财富而研究炸药时,没人明白这个古怪的瑞典人该是多么的痛苦。这样的嘲弄抹杀了他为探索人类未知领域而作出的一切努力。他没有声辩,因为他的行为足以证明一切。放弃巨富,赢得肯定。世界再一次哗然,可这对诺贝尔来说算不了什么。获得肯定,得到别人赞扬才是最重要的。当世人无法理最浪漫的事
11105109 李邺
从小我被视作一个感性胜于理性的孩子。从小到大一的语文课代表当下来,文学社团参加得不亦乐乎;我一直认定了,这世界上最浪漫的便是文学所缔造的绚烂空间。那里有九天揽月的嫦娥,那里有涅火重生的凤凰,那里有疑似银河的秀峰飞瀑。 而物理呢?物理只会解释月亮是地球的卫星,解释燃烧与能量守恒,解释重力势能与动能转换。物理没有浪漫,物理等于一丝不苟甚至等于枯燥刻板。 我崇敬那些拥有天才头脑的物理学家,但我从不向往那个在我看来与梦想浪漫绝缘的世界。 高二的一纸文理分科单,将我硬生生拉出了文学的仙境,推入了h= gt2/2的公式世界。我过着不能说痛苦却是单调的生活。偶尔我拾起密布细灰的文集,心中总有尖锐的痛苦划过。 然而……所有的文字都有转折,我不曾料想,正是心爱的文学在我眼前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我半信半疑地窥视,竟撞上了一片光芒四射的天地。 那是一份文学杂志上的名家选读――一篇趣味昂然的少年回忆,作者是一位身患严重残疾的老人。他写他色彩斑斓的童年,写他顽皮种种,那是一份年代久远仍不消褪的童心,满是张扬与恣意;他也写他噩梦一般的少年,写他坐上轮椅的过程,那是一种深透纸面的伤痛。他不回避他的痛。他的字里行间仍是从容,为着他的梦想,他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很多人知道他的名字――霍金,《时间简史》的作者,一个让世间震惊的――物理学家。 我第一次发现,这样曼妙的文字出自一个物理学家,一个――通常被视作刻板怪僻的群体中的一员。我怀着一种心灵深处难以抑制的冲动,捧起了薄薄的《时间简史》。这本销售量仅低于《圣经》的书,这本叙述了最深奥道理又妇孺皆通的书,这本令人弃之不下的书,让我在一次次惊叹、怀疑、思考中明白,它正是最最浪漫的文字――不,应该说,它是一曲真正狂热的诗作,浸透着诗人对世界执着的思考与大胆的想象。 我开始接触爱因斯坦,接触波尔,接触一些被浮华的当今世界视作枯燥异类而冷淡的大师。当读到那个简单到极致的E=MC2 ,又听见爱因斯坦那句“死亡对我来说意味着不再听莫扎特”,还看见这位以色列老人对政治的热情,对人生的追寻:物理――是爱因斯坦笔下的史诗巨篇,恢弘万象,震撼人心。而当读到氢原子轨道的细致考证,又听见波尔那句“请慢一点,再说一遍”,还看到老人与同伴细细辩论,对学生娓娓道来:物理――是波尔笔下的散文,笔笔从容,字字谵定。 我终于明白,原来物理,正是狂热的诗作,是辉宏的史诗,是优雅的散文――那些拥有天才头脑的大师,同样是拥有浪漫心灵的文人,用他们独特的方式,书写着人生的梦想。 我才懂得,什么是最浪漫的事。 ――谨以此文纪念物理“奇迹年”
缘,妙不可言
10104202 沈洁 缘,妙不可言。此中的奥妙,往往令人兴奋着迷、苦恼思索。走了20年的人生之路,偶尔驻足回首,便能看到自己过往中那些无与伦比的奇缘。因何结下,结下后是任其自生自灭还是如星星之火燎原般旺盛发展,这也是一种延续的缘。而我能体会到的最强烈的缘,便是我对物理的爱与恨。 我不是卓有成就的研究者,也不是自小就表现出令人惊叹的天分。我所能持有的,只是一份在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兴趣,没有任何夸张,不加任何修饰,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份兴趣。它的简单,让刚涉足物理的我丝毫未察觉到。只是自然而然,久而久之,我猛地发现数学、语文或是英语都让我头痛过、担忧过,只有物理,它谦逊而诚朴,从未惹起我的烦恼。于是,那时侯,我发现了自己还是受到了上帝的眷顾。我与物理的缘之线也从透明得不能察觉开始慢慢显现出来。这时候,回顾当初初次学习物理的场景,那股兴奋劲儿还记忆犹新,才翻然醒悟,原来它早已占据心中一个重要位置。欣喜,是它带给我的第一印象: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一种学问,它区别于数学与语文,奇妙地给生活中很多我熟悉的现象以巧妙合理的解释;它轻轻地一句话,就使我眼前展开了一片全新的天地。我迫不及待地跨进去,努力睁大双眼,惊喜地观察着眼前的每一样事物。这让我明白了以前我眼中的世界只有黑白两色,而现在眼中的五彩缤纷才是真正地动人。 爱得越强,一旦出现恨,恨得也越会强。对自己心中的神圣事物的强烈维护欲望,让我对高中临近毕业时那种物理的题海战术产生了深深地排斥乃至于愤怒。曾经会让我一次又一次仿佛能从天与地的隙缝中窥视到天堂圣景的感受一去不赴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又一道实质一样只装模作样地套着枯燥的数据与千篇一律的解题方式的习题。无论是心中的呐喊还是眼中的迷惘都抵挡不住现实的捶击,于是,我学会了麻木,麻木为了分数而投入我青春的激情去玩弄数字的游戏,麻木用机械式的思维去取代自己的狂热与遐想,麻木承担着美好事物坠落于地破碎开来而引起的一次又一次冲击。我动摇了,我迟疑了,那份缘,真的还在吗?还是只是年少时自娱自乐的产物?从眼前密密麻麻的数据习题中抬起头来,揉揉发涩的双眼,抖抖酸痛的手指,忽地发现窗外正落叶纷飞,满眼满眼地尽是枯黄与委琐,感叹那份“缘”也是如此吧,即使曾经存在,现在也感觉不到有丝毫延续,该是斩断它的时候了!这么想的时候,心情也出奇地平淡,再也没了以前那种失去心爱之物的揪心的痛。麻木,到底也让我学会了。 高考完了,边整理着物理书和笔记,边想着以后恐怕再也不会有那股年少的冲动了,就有些淡淡地忧伤。可没想到,一进大学,自己已被压抑至平淡的心又忽地狂跳起来。大学的那种自由的学习方式,使我曾经对它的单纯的情感历历在目,我似乎又开始找到了把握自己的方向。缘,原来藕断丝连。凭着这仅存的断断续续、不堪一击却又坚韧地匪夷所思地一丝缘的延续,我又一次撞进了物理的世界,一个让我憧憬着的世界。只是这回,少了点当初年少的莽撞,多了点历经世事的成熟。 心底,曾经一度干涸的井又汩汩地冒出泉流来。我摊开四肢,任凭泉流轻轻滑过,只想着,这份惬意,我该好好感受才是,再也不让它溜走。
物理――在创新中发展
11105201 李梦溪 从刚刚迈进初中时的测量与单位,到告别中学校园时的量子理论初步,物理以它的严谨完善和辨证创新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虽然,现在我选择了工科为我今后的发展方向,但这并不影响我对物理的关注与喜爱;而我也相信,这份关注与喜爱必将给我今后的学习带来益处。 现代的物理并不在中国产生,但物理的思想,特别是哲学思想,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就已产生了。那时,屈原就向自然界提出了127个问题。现在我们和我们的物理学要向自然界提出多少问题呢?20世纪的物理很伟大,就是在于不停留在原有的理论上,最重要的是对过去的权威说“不”。过去认为能量是连续的,普朗克说“不”;过去把时空是隔开的,爱因斯坦说“不”;过去认为电子饶着原子核运动会辐射的,波尔说“不”。对过去原有理论权威敢于挑战,这不是简单的事情。正是这几位大师的探索将我们带进了量子理论的时代。 但我们的量子理论经过这么多大师的精心修补,是否就真的完美无暇了呢?绝对不是,相反,它缺乏科学应有的精确严谨,没有缜密的因果关系,算式复杂,结果又不准确,这其中还有只不知死活的猫在背后冷笑。刚刚起步的量子理论正需要我们去向原有理论挑战,建立更为完善的体系。但我却深深为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担心。看那,为什么现在中国在这方面少有建树?那得看看我们的物理人才的培养方式:先通过高考入龙门后,高等数学,线形代数,物理学中的基本数学工具……全部精通得耗上四五年,再来学习物理,又得耗上差不多的时间。这样的模式隔绝了门外汉和专家,将物理锁在象牙塔的顶端,而他们早已修炼成境界了,粒子不是粒子,波不是波,实相无相,张口测不准原理,闭口波粒二象性。 或许,今后的我只能做个门外汉了。但我恳请物理系的同学们,请偶尔向下看一看。当一个工科学生学习电路时,他可能会质疑为什么物体的内部会存在电压;当一个化学系的学生实验时,他可能在思量金属晶体融化后怎样又凝聚为晶体;或许你们有时也在考虑,为什么绝缘体反而易成超导体;过了居里点,为什么磁铁会褪了磁性。这些再平常不过但是却无法解释的问题,这些被量子小心绕过的问题,需要你们来给出答案。愿你们拥有创新的精神。 自然界永远是简约的,我相信物理学家们终究会看到这一点。当年把力归为四种的爱因斯坦,直觉的提示使他的余生都耗在将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归为一类的努力上。但由于固有理论,他一直未能成功。曾经的创新者变成了今日的权威,而质疑相对论的新诺贝尔奖得主,否定自己大半生研究成果的霍金又成为了新的挑战者。 我期望我能看到那一天,物理不再是相变、自由电子动理论、磁畴、空穴载流子、库柏对理论的拼盘,像牛顿定律在经典物理学中的主导地位一样,规范、统一的定律会在量子理论中出现,相对论可以进一步发展,原子相干束、原子激光的特性可以昭显,《量子力学》的开篇不再出现至今未解的几大难题……我也希望能在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我以马赫的一句名言,与所有热爱物理,敢于创新的人们共勉: “如果这种假说有可能成为使某些可能观察到的性质在逻辑上联系起来,而要是没有这种假说就永远无法联系,那么,就不得不接受这种假设。”
物理的心灵直白
陈应兵 02005334 这一刻,“物理老人”站在冷瑟的风中,茫然地望着远处,眼眶似乎有些发热了。他对那些难以肆怀: 物理课上,老师与同学在进行“学习的互动”,而“互动的场所”仅仅停留在“题海”:实验时,循规蹈矩,似乎害怕对考试标准有一点点的偏离。而实际上,他们很难回答“物理是什么”。一群学生在讨论填报高考志愿的问题,核专业无人问津,机械设计,工业工程“门前冷落”,甚至有同学大谈:“报物理专业有个屁用,将来能有啥出息啊?”某一科研机构中,一些研究人员不敢尝试,固执己见。在世界的那一处,已有的物理成果被应用于战争,杀戮。有些权威人士甚至认为物理已发展到顶峰,应当让它仅仅成为其他学科的辅助“品”------ 物理没有继续再回忆这些,“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物理世界的人们啊,你们却不认识‘物理’,深刻接触着物理的专家啊,你们却歪曲了物理的精髓,把物理应用开的支持者啊,你们却违背了‘物理的意志’,历经时代沧桑,你们叫我如何承受?”物理更加伤心了。 ――久久的,久久的,物理的茫然------ 可如果物理停滞了,科学便停滞了。正逐步明显的能源,资源与环境问题将加剧,人口健康将失去保障,物理教育将陷于误区,贫富差距将加大,我们的人们啊,他们的生活将变得吃力,单调。一切的一切将在物理的基础上止步,还有那------物理不敢再往下想了。他是多么不忍去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啊。 “因此你要坚强”,一个声音在心底发出,物理抬起头,在街头的那一标语“世界物理年”那么醒目了,物理似乎看到了希望。 “多好的一个机会啊,‘世界物理年’,”物理暗自庆幸。他知道自己应当怎样做了。他站在天空一角,用带着年轻人刚力的声音呼喊:“人们啊,你们听我说,你们的祖先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发现了物理,并且那么热爱他;几千年前,中国的屈原向自然界提出了127个问题;布鲁诺为了追寻‘日心说’的真理,置生死于度外,最终被活活烧死;一个苹果的落地就启迪了牛顿,使他不懈探求,成就了机械唯物论;爱因斯坦26岁就提出了光量子理论,他站在人类的角度不断研究,1905年又提出令世人震惊的相对论;波尔28岁提出了原子量子论;是物理学家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开辟了生医学的新纪元。多少前人啊,凭着对物理的狂热与执着,不断创新------热爱真理的人们啊,你们怎能拒绝‘物理’------ 久久的,久久的,物理的呼声------ 物理老人依旧站在风中,风不再冷。他笑了,因为他看到了天空那一边美丽的光辉。其实他依旧那么年轻啊!物理改变世界
黄志川 61005222
当阿基米德自豪地说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杠杆,我就能移动地球时,当布鲁诺坚定地在刑场上喊出地心说是谬论时,当伽利略在塔上自信地投下两个质量不等的实心铁球时,当爱因斯坦不动摇地坚持着相对论,并使更多的人去了解时,我们感觉到了一种力量,那便是物理的力量,它改变着我们对现实的一切肤浅的认识,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法,甚至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模式。 当小小年纪的我们坐在跷跷板的一头,我们诧异看见自己翘起了甚至是自己体重2倍的父亲,我们只是好奇,只是在长大后,物理告诉了我们其中的道理。当我们拿着两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在一节电池下让小灯泡亮起来时,我们只是高兴,只是在后来,物理告诉了我们原因。当我们看着工人师傅操作着仪器做出各种各样精妙的仪器,我们只是赞叹,只是在不久后,物理将告诉我们一切。物理就这样一点一滴地融入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古人的煤油灯,变成了电灯;古人的摆扇,变成了电扇、空调;古人的人工搬运,变成了今天的起重机、火车等搬运:物理让一切原来不可能的成为可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姿,也更加方便舒适。 然而,如今的物理也没有放弃着改变世界的脚步。在它的带领下,人们正在走出地球,走向宇宙。从“阿波罗”号的首次踏上月球,到“勇气”号的探索火星,人们正依靠着物理逐步地走向无数未知的宇宙世界。在这里面,人类还有太多的未知,人类也在不断地向物理搜取答案,而在人类辛苦地努力之后,物理总是慷慨地倾囊相授,帮助人类一个一个解答那未知的困惑。也许那会很漫长,也许会永无止境,但人类在努力,努力地挖掘着物理包含的太多太多的内涵。 地球的历史有四十多亿年,人类历史不过一百万年,而人类文明史只有几千年,而人类发生巨变的时间只有二三百年,这是什么办到的,是物理,是物理使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整个世界。 人类期待更好地改造世界,而物理将必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让物理将世界改造得更加绚烂多姿!
物理人的骄傲
彭启文 10104203
这一刻是令人激动的,我有幸在物理系里步入2005年--世界物理年。这一年是属于物理的,属于每一个物理工作者,也属于我们这些刚刚跨入门槛,惊叹于物理之博大的学生们。也许我们中的一部分会选择与物理相关不大的工作,但至少在这里我们曾经也将要继续与物理结下不解之缘.作为物理系的学生,我想我们可以自豪地称自己为物理人。 一百年以前,瑞士专利所一位职员的天才思想永远地改变了世界。至今,他的智力遗产仍然是竞相构造一种万有理论的新一代物理学家的灵感源泉。在1905年,爱因斯坦写下了关于狭义相对论、光电效应、布朗运动和等效原理的五篇科学史上著名的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除了1665和1666年(最早的“奇迹年”,当时牛顿为躲避黑死病而呆在自己的家乡,并且开始着手微积分、万有引力定律和颜色理论的基础工作)之外,科学史上没有哪一阶段可以与1905年的科学成就相媲美。于是,国际物理学界将2005年定为“世界物理年”,作为对爱因斯坦百年纪念的一份礼物。 我们不能否认,爱因斯坦是一个天才,因为他在一年内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人类在过去几百年中所取得的。可是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重要的品质,那就是要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正是这样的品质使爱因斯坦勇于挑战牛顿、挑战人们禁锢了的思想。在狭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告诉我们:要是你真的能跑得像光那么快,以至能跟上光线的话,那么你将看到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异乎寻常的。这时,你拿起一把尺量长度,会发现它比日常所见的尺缩短了不少;你在光线后面跟得越紧,尺的长度就越短!同时,正方形在你的眼中将变成长方形,圆将变成椭圆。当速度达到每秒钟26万公里时,你仔细观察一列行进中的火车,会发现火车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东西,都在你前进的方向上缩小了二分之一 。而火车上的人也发现,你在你前进的方向上收缩了二分之一。这时,如果有可能去测量一下火车中乘客的体重,会发现他们的体重增加了一倍。与此相仿,在高速运动的世界,时钟也走得越来越慢。当你的速度达到光速的99,99999999%时,你的手表、心脏、呼吸、消化和思维都将减慢到七万分之一。如果你在这样高速的运动中度过7天,地球上则已过了1342年,真可谓“山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这些理论也许我们现在想来都觉得不可思议,更何况将它提出。爱因斯坦做到了,他不仅为相对论、量子论等物理学领域奠定了基础,带给我们的更是伴随而来的自然科学、技术、生产、经济以及思想意识领域的重大变革,于是人类的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便一次又一次地突飞猛进。 作为一名物理系的学生,爱因斯坦是我的偶像,我没有他的天才头脑,没有他强大的想象力,但我有着对物理学的热爱与执着。回顾人类的历史,文明与进步总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交融在一起,而物理学则是一切科学技术的基石。物理学的许多理论建树对于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现代文化生活等至关重要。正由于此,我毫不犹豫得将物理作为我的第一志愿。 近年来,部分公众的物理学意识在削弱,物理学的地位开始下降。随着电子、生物和经济等新兴学科对年轻学子的吸引力日渐增强,学习物理的学生数量和素质均有下降趋势。主宰上世纪发展的物理学界,正在缓慢而又令人痛苦地衰落,有青黄不接的危机。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具有普遍性。因此,“世界物理年”是一个契机,它通过展示物理学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全球范围内争取公众对物理学的理解与支持,坚定公众对物理学的信念,推动物理教育,使物理学在21世纪得到全新的发展。 东南大学是一个以工科为主的百年名校,可是谁也无法抹杀物理学在其中的分量与地位。物理学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其物化成果可以极大地改变人类文明,尤其是近代物理学,彰显出科学给人类带来认知能力上的不断的升华。从物理学中纷繁复杂的事物当中抽象出物质的统一特性,更正了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看到的一些肤浅的认识,透过表象为我们揭示出物质本质的奇妙特征,并且借助数学和逻辑,做出了最为理性、简洁和优美的数学物理表述。 “寻找我们身边的骄子,撑起东大科学的一片天”,这是物理年活动的主题,更是我们每一个物理人的心声。我们有责任将物理学的魅力展现给广大同学,也期待着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开创一个崭新的天地,为人类的科学史和文明史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年。
六年物理
1104114 谢竟斯
最开始接触物理是初中二年级,一个瘦瘦矮矮的中年人开始给我们讲物理就是宇宙万物的道理。于是开始有人知道推桌子也会受到桌子的反作用力,知道从三棱镜里可以看到七色的光,知道上了珠穆朗玛峰要带高压锅… 许多身边的小事都有了科学的解释,我觉得自己置身于物理的世界之中。我会在坐公交车时一遍又一遍地感受惯性,也会看着开水冒泡时想到水的蒸发,还会把空杯子放在盆里感受水的浮力…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离“科学”是这么的近。对物理的兴趣也随着学习的深入蒸蒸日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物理成绩证明了这一点,而这又让我更加喜欢这门探索万物道理的学科。 在后来的物理学习中,我始终有着探索的热情,也庆幸我一直都遇到很好的老师,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指点我,课也上得十分十分的好。不论是带领我进入物理的世界的初中老师,还是年轻却经验一摞的